野钓最实用调漂方法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野钓是指在一些天然水域进行户外垂钓,尤其是在一些水库、湖泊等大型水域野钓非常让钓鱼人上瘾。由于野钓的不确定性,使得野钓的难度增大,本篇文章讲述的是浮漂的调试方法。
野钓中选用什么样的立漂比较合适
以前我曾追求过灵敏度高,选用漂尾直径小于1毫米的立漂。后来才感觉到不妥之处,从实践中的体会,慢慢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漂。我选用立漂,以漂尾直径约2毫米、价格低廉(几元钱一支)为宜,原因有六点。
1.漂尾粗且醒目,不费眼力,尤其是钓远的时候,对老年人比较合适。
2.漂尾较粗,调漂比较容易。
3.漂尾较粗,漂相比较沉稳,利于钓鱼人看漂和把握提竿时机。
4.漂尾虽然稍粗,但在野钓时,灵敏度已经足够。
5.野钓适宜钓钝,需要稍粗的漂尾。
6.野钓环境复杂,常常遭遇水草、树枝,容易断线丢漂。丢失几支廉价浮漂不会心疼。笔者很少参加竞技比赛、又不是收藏家,没有必要在野钓中使用名贵的高档漂。
当然,在特殊情况下,例如严冬近钓轻口鱼,如果要用立漂,当然也可使用超细漂尾。
调漂的原则和调漂的简单方法
在野钓中,立漂悬坠的调钓方法应该追求四个字:简单实用。
很欣赏一位朋友的一句话:“差不多就行了”。用不着太讲究、太认真,不需要过分去追求高灵敏度。
实践证明,野钓最适宜钓迟钝,而不是钓得很灵敏。当然,钓迟钝是在悬坠前提下的迟钝,这种迟钝可比较卧底坠灵敏多了
为什么野钓要钓得比较迟钝呢?我认为有下列几个原因。
1.一般说来,野生鱼比池塘的饲养鱼警惕性要高。钓灵时,钩饵悬浮多,子线绷直绷紧,鱼儿吞饵时直接拉动坠子和浮漂,感觉到坠子和浮漂的反作用力,“心存疑虑”,吞吞吐吐,甚至弃而逃之。钓钝,钩饵卧底,子线弯曲松弛,隐蔽性较好,吞饵障碍小。所以,野钓更适合钓钝,钓钝中鱼率更高。
2.自然水域的鱼有小有大。比较大的鱼,见多识广,“老奸巨猾”,尤其需要钓钝,“迟钝钓大鱼”已经在很多钓友中形成了共识。
3.自然水域里白鲦、麦穗等小杂鱼特别多。如果钓灵,浮漂上蹿下跳,把你忙个不亦乐乎。只有钓钝,漂相才比较沉稳。
4.野钓最普通、最常用的饵料是蚯蚓之类虫饵。鱼儿吞食这类饵料,时间比较长,吞得比较深,钓钝恰好与之完美配合。
5.钓灵敏适合钓快鱼,勤抛钩,打频率,两眼紧紧盯住漂尾,时刻捕捉微弱信号,显得十分紧张。钓钝节奏慢一些,更适合休闲。
上述一些想法,是一个老年钓翁的体会,对一些中老年人可能有些参考价值。那些酷爱竞技钓、技术高超的年轻人在野钓中要玩得更精、玩得更刺激,当然又是一种情趣。
经验证明,野钓适宜钓得稍微迟钝,而又不宜太迟钝,A+1目正符合这个要求。如果饵轻(如用蚯蚓),钩饵卧底少,悬浮多;如果饵团大,则卧底多,悬浮少。虽然灵钝状态有点差别,但无关紧要,“差不多就行了”,都容易上鱼。